苏轼在《赤壁赋》中,从自然不变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万物与人皆永恒的哲理,展现了他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通过对比“变”与“不变”两种视角,引导我们理解生命的真谛。
变化与不变的哲学
苏轼认为,从变化的角度来看,天地万物和人都是瞬息万变的。例如,江水日夜不停地流动,月亮从亏到盈不断变化,人也有生老病死。这种变化是绝对的,没有任何事物能够永恒地存在于这世上,一切终将烟消云散,这令人感到悲伤和恐惧,也让我们思考人生的追求和意义。
然而,苏轼也认识到万物还有不变的一面。从不变的角度来看,我们和万物一样都是永恒的。例如,江水虽然日夜不停地流动,但“未尝往也”,月亮虽然盈亏交替,但“卒莫消长”。这种不变是相对的,它让我们看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苏轼将自然和人生放到一个无穷大的参照系当中去考察,从整个人类的角度看透生死有无。他认为,虽然个体生命有限,但人类生生不息,与天地同在,代代更新,推动社会发展。这种视角突破了个体的一己之见,超越了个体的悲喜,从更广阔的角度理解了生命的意义。
豁达的人生观
通过这种变与不变的哲学思考,苏轼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
结语
苏轼在《赤壁赋》中通过对变与不变的阐述,表达了一种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认为,虽然万物和人都在不断变化,但从不变的角度来看,我们和万物一样都是永恒的。这种视角让我们理解到生命的真谛,也让我们在面对人生无常时能够保持豁达和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