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自古便有诸多文人墨客以七律的形式抒发对这个节日的感悟和赞美。以下是一首关于过年的七律:
《七律/过新年》
作者:潘绍畅
内容:
年终户户煎堆炸,岁未家家米饼敲。
子子孙孙除夕聚,爷爷奶奶利封包。
初一纳福春天入,十五猜灯锦囊抛。
兔遣瘟神离宇宙,杯斟美酒品佳肴。
这首诗描绘了过年时家家户户的喜庆气氛,以及新年的传统习俗,如煎堆炸、吃米饼、家庭团聚、贴利封包、猜灯谜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新年美好愿景的期盼和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此外,还有以下几首与过年相关的七律:
《拜年》
作者:文征明
内容: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过年期间拜年的心情,以及对于世态炎凉的感慨。
《除夜》
作者:白居易
内容: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除夕之夜的孤独和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元日》
作者:王安石
内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元旦节日的喜庆气氛,以及人们在新年更换门神的习俗。
《元日(玉楼春)》
作者:毛滂
内容: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旦时节的景色和氛围,以及人们在新年中的喜悦心情。
这些七律作品不仅丰富了春节的文化内涵,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过年习俗和文化背景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