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图》中的24个故事详细内容如下:
孝感动天:
舜年轻时,父亲、继母和异母弟弟多次想害死他,但舜仍然孝顺父母,关爱弟弟。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大象和小鸟帮他耕种,帝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
戏彩娱亲:
春秋时期,楚国的隐士老莱子为了让父母开心,70多岁时仍然穿着五色彩衣,拿着拨浪鼓戏耍,像小孩一样。一次他跌了一跤,怕父母伤心,就躺在地上装哭,逗得父母很高兴。
鹿乳奉亲:
春秋时期的郯子,为了疗治年迈父母的眼疾,披上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挤取鹿乳,奉养双亲,差点被猎人当作麋鹿射杀。
百里负米:
孔子的弟子子路,早年家中贫寒,自己吃野菜充饥,却从百里之外背负米回家奉养父母。做官以后,他经常怀念已经去世的父母,渴望为父母尽孝。
啮指痛心:
春秋鲁国人曾参少年时在山上打柴,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遇上难题,就赶紧背柴回家。原来是家中来客,母亲不知所措,用牙咬手指,盼望自己回来。
芦衣顺母:
春秋鲁国的闵损常受继母虐待。冬天继母的亲生子的棉衣里是棉花,而他的棉衣里是芦花。后来父亲发觉后要休掉妻子,闵损反而为继母求情,继母从此对他十分疼爱。
亲尝汤药:
汉文帝身为一国之君,对母亲非常孝顺。一次母亲病重,汉文帝日夜守护,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好后,他都要先尝一尝,觉得合适才端给母亲。
拾葚供亲:
汉代的蔡顺生活困难,每日拾桑葚奉养母亲。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千乘人,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死了,为了躲避兵乱,迁居到安陆。后来,父亲也病死了。董永就把自己卖给了有钱人家做奴仆,用卖自己的钱来安葬父母。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河内人,小时候,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哺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像亲生父母一样对待。
涌泉跃鲤:
东汉时期的王祥,母亲喜欢吃鲤鱼。一次,他看到河里跳出一条鲤鱼,就跪在河边,希望鲤鱼跳入他的怀中,结果鲤鱼真的跳入他的怀中,他带回家煮熟了给母亲吃。
怀橘遗亲:
陆绩,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用橘子招待他们。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准备带回家给母亲吃。
扇枕温衾:
黄香,夏天用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被窝用身体给父亲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
行佣供母:
江革,少年时随父亲江忠到楚地,父亲去世后,他背母逃难,靠卖身葬父来奉养母亲。
闻雷泣墓:
王裒,孔子弟子,他的母亲死后,他在墓旁建了一个草庐,每逢清明节,就痛哭致祭。一次,他在墓前听到雷声,觉得母亲可能在哭,就赶紧跑回家,抱住母亲。
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吴国的孝子,冬天,他看到母亲想吃竹笋,就跑到竹林里哭,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