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引》是曹植的一首乐府诗, 写作背景大约在建安十六年至二十一年之间,即公元211年至216年间。当时,曹植被封为平原侯或临淄侯,生活处境得意自适。这首诗是一首酣宴诗,通过描绘宴会的盛况,反映了当时贵公子的生活状态。诗的前半篇描叙宴饮的盛况,便是当日贵公子生活的真实写照。然而,曹植向以“戮力上国,流惠下民”自任,诗的后半篇对于人生短暂、少壮匆忽的感叹,以及人谁不死、知命无忧的议论,正是稳约地反映诗人不效庸人自扰、达观进取的精神。
具体来说,诗人在高殿上置酒,与亲交好友一同游宴,享受着丰盛的饭菜和音乐。秦筝和齐瑟的激昂与柔和,阳阿的奇舞和京洛的名讴,无不展现了宴会的热烈气氛。然而,在这欢乐的背后,诗人也感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最终,诗人以谦谦君子的品德,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和对未来的豁达态度。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曹植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变化,也深刻地展示了建安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表现出“雅好慷慨”的时代风格。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