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经典方言包括以下几种:
毛愣三光:
形容人做事粗心大意,不细致。
咯了盖儿:
指膝盖。
卡了:
意思不明确,可能表示卡住或卡顿。
埋汰:
形容人不干净,不整洁。
咋滴:
询问或感叹,相当于“怎么样”或“咋样”。
嘚瑟:
形容人显摆,得意忘形。
稀罕:
表示喜欢,稀罕某物。
隔路:
形容人性格古怪,不合群。
唠嗑:
聊天,谈话。
赶趟:
来得及,赶得上。
削:
有“削土豆”之意,也有“减少”的意思。
溜达:
散步,闲逛。
贼:
形容人狡猾,不诚实。
麻溜:
形容人动作迅速,利索。
整事儿:
指做事,处理事情。
起根、乍根、的根:
原来、原先、开始。
得(dè)色:
轻佻,不正经。
夜个儿:
昨天。
横:
厉害,霸道。
多暂:
啥时候。
搁这儿:
在这儿。
圪土达:
地方。
干(gá)哈(há):
干什么、做什么。
唱蹦蹦:
指唱二人转(地方戏)。
打腰:
指有钱有势,阔气。
扎古扎古:
指给病人治疗,也指梳妆打扮。
隔塞子:
各色,差劲。
鼻涕嘎子:
污秽物。
淌哈喇子:
流口水。
拨了盖:
膝盖。
31. 咔秃噜皮:磕破皮。
32. 嘎哈去:上哪去。
33. 穷嘚瑟:显摆。
34. 家来且:客来了。
35. 上垓:上去了。
36. 装犊子:不知天高地厚。
37. 磕碜:形容人长得不好看。
38. 嘎咕:泛指事物比较与众不同。
39. 小嘎:指十多岁的小孩。
40. 小抠儿:为人小气。
41. 可劲儿造:不加限制地吃和用。
42. 利亮儿:办事干净利索。
43. 秃撸反仗:说话办事反反复复。
44. 毛楞:办事粗心不稳当。
45. 上赶着:主动。
46. 扯犊子:闲扯,不干正经事。
47. 假假咕咕:不实在,辜负了别人的热情。
48. 沾包:指做了事情有严重的后果,或连带责任。
49. 卖呆儿:发呆。
50. 旮旯儿:角落。
51. 老擓:形容人特别能干,做事麻利又有效率。
这些方言词汇丰富了东北的语言文化,反映了东北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