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猴而冠不足言”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面解释 沐猴:猕猴;冠:帽子。猕猴戴帽子装成人样,但本质仍是猴子,无法真正成为人类。
引申含义
- 虚有其表: 形容人或事物外表装扮得像样,但内在本质却无法改变,常用于讽刺权势者徒具虚名。 - 本质难掩
二、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为“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是韩生讥讽项羽的话。项羽是楚人,被韩生称为“沐猴而冠”,意为楚人徒具外表,缺乏内在修养。项羽听后大怒,烹杀了韩生。
三、用法与示例
作谓语/定语/状语 - 例句:他虽西装革履,但言谈粗俗,真是沐猴而冠。
- 例句:这部电影剧情空洞,角色形象设计却过于华丽,可谓沐猴而冠。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 衣冠禽兽、人面兽心。 - 反义词
四、深层含义与启示
警惕虚伪:提醒人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需关注内在品质与实际能力。
历史反思:通过项羽的悲剧,警示权势者若无真才实学,终将暴露本质。
综上,“沐猴而冠不足言”通过生动的比喻,成为批判虚伪、强调内在修养的经典成语。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