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罪人的句子可以从不同的宗教、文化和哲学体系中引述。以下是一些例子:
宗教经典
基督教:
“伸冤在我,我必报应。”(圣经·罗马书12:19)
“那日临近,势如烧着的火炉。”(圣经·马太福音5:22)
伊斯兰教:
“真主是至慈的,至赦的,他必为你们施行公义。”(古兰经·51:56)
犹太教:
“公义必当他的儿子,而罪孽必当他的奴仆。”(圣经·以赛亚书30:24)
哲学与文学
柏拉图:
“法律的目的不在于统治而在于保护,不在于惩罚而在于纠正。”
亚里士多德:
“法律的目的在于使人们能够过有德性的生活。”
但丁:
“在世界的尽头,审判将降临于所有人。”
古代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罗马法:
“审判应公正,罪行与惩罚应相称。”
现代法律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审判应当公正无私。”
这些句子反映了不同文化和时代对审判罪人的不同理解和态度。宗教经典中的句子通常带有神圣和不可侵犯的权威,而哲学和文学作品中的句子则更多地探讨了审判的道德和正义性。古代法律和现代法律原则则强调了审判的公正性和目的性。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