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在古代各个年龄段怎么称呼?

59

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称呼丰富多样,既有按年龄划分的明确称谓,也包含蕴含文化内涵的雅称。以下是主要年龄段的称呼及解释:

一、婴幼儿期

襁褓:

未满周岁的婴儿

牙牙:

1岁左右开始学语的幼儿

汤饼之期:

出生3日

垂髫/总角:

4-7岁(女),8岁(男),指儿童垂发未束之态

二、童年期

孩提:

2-3岁

总角:

8-13岁(女),男孩8岁换牙后仍称总角

幼学:

10岁,因《礼记》中“幼学”为十岁代称

三、青少年期

豆蔻年华:

女子13-15岁

及笄:

女子15岁,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

舞勺/舞象:

15-20岁(女),20岁(男),分别对应《礼记》中的“舞勺”和“舞象”

四、成年期

弱冠:

男子20岁,举行成人礼

而立:

30岁,出自《论语》"三十而立"

不惑:

40岁,意为对人生有明确判断

五、中年期

知命:

50岁,源自《论语》"五十而知天命"

花甲:

60岁,因干支纪年法每60年循环一次

耳顺:

60岁,意为听得进逆耳之言

六、老年期

古稀:

70岁,杜甫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

80岁以上,形容年老体衰

期颐:

100岁,传统祝寿语

七、特殊雅称

二八/破瓜:16岁(女子),因"二八"为两个八岁相加

半百:50岁

从心之年:70岁

这些称谓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年龄的细致划分,也蕴含着对人生阶段的哲学思考。例如"弱冠"强调责任感的觉醒,"古稀"则体现对长寿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