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学生的学习专注程度和接受情况
学生是否兴趣盎然,专注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认真思考并回答问题,甚至发问,思想火花被点燃。
课堂内容的科学性和深度
教学目标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教学内容是否有科学性,是否有深度和广度,是否营养均衡。
教学手段的运用
是否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等,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教学手段是否华而不实,注重实效性。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重点是否把握得当,教学难点是否以贴近学生的方式循序渐进,简单易懂。
教学语言的表达和组织
教师的语言是否准确清楚,语调高低适宜,快慢适度,富于变化。
板书是否规范、工整,条理清晰。
课堂氛围和师生互动
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师生互动是否良好,是否有良好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点评是否到位,是否有效利用课堂时间。
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教学目标是否正确制定并达成,是否体现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
教学目标体系是否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且相互依赖。
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
教师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是否合理,教学思路是否清晰。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和改革
教师是否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教学方法,是否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改革与创新。
是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手段现代化。
教师教学基本功
板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
教态是否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
教师操作教具和现代化教学设备的熟练程度。
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率是否高,学生思维是否活跃,气氛是否热烈。
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目标是否达成。
学生学得是否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能否当堂解决。
通过上述方面的综合评价,可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好与差,从而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建议,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