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第四首
内容:
```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途。
```
描述: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回到田园后,看到井灶残破、桑竹枯萎的景象,通过和采薪者的对话,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凋敝和人民的苦难。
陶渊明的《示庞主簿邓治中》
内容:
```
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
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
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
```
描述: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年轻时遭遇的困境,家中火灾频发,庄稼被毁,风雨交加,粮食无法收成,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
陶渊明的《有会而作》
内容:
```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
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
描述:诗人感叹自己年轻时家境贫寒,到老来依然饥寒交迫,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障,更不敢奢望美味佳肴。
陶渊明的《岁暮和张常侍》
内容:
```
民生鲜长在,矧伊愁苦缠。
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
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
```
描述:诗人感叹民生艰难,愁苦不断,连酒都难以买到,无法享受欢乐的时光,只能无奈地接受命运的安排。
陶渊明的《乞食》
内容:
```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
描述:诗人因饥饿而四处乞讨,语言笨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残酷和人民的无奈。
王维的《渭川田家》
内容:
```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
描述:这首诗通过描写夕阳下村落中的景象,反映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内容: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描述: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受到朋友的邀请,到农家做客的情景,虽然生活艰苦,但充满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惬意。
这些古诗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手法,反映了古代乡村的贫困状况和农民的生活艰辛,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