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远眺”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dēng gāo tiào yuǎn,指登上高处向远方眺望的行为。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面意义 指通过攀登山峰、高楼等高处,将视野延伸至远方的自然或人文景观,强调“登高”与“远眺”的结合。
引申意义
- 情感寄托: 常被用于表达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如“家人盼望游子登高望远早日归来”。 - 哲理象征
二、相关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一览无遗(形容视野开阔)、高瞻远瞩(强调远见卓识)。
反义词:一叶障目(被局部现象迷惑)、坐井观天(视野狭窄)。
三、成语出处
文学表达:郁达夫《采石矶》中“他忽然动了登高望远的心思”,借指对远方景致的向往。
哲学思想:《荀子·劝学》提出“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奠定“登高望远”的哲学基础。
四、使用示例
自然景观描写:
“站在山巅,他俯瞰群山连绵,顿感‘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情感表达:
“母亲倚窗远眺,盼望着归巢的鸟儿,眼神中满是温柔的牵挂。”
抽象寓意:
“只有登高望远,才能突破思维局限,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综上,“登山远眺”既包含具体的自然行为,又蕴含深刻的情感与哲理,是汉语中表达空间距离与精神境界的经典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