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的方法如下:
把握主人公的立足点
抒情类诗的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诗人设身代言,即诗人设想自己就是诗中的人,为他们奔走呼喊,代他们倾诉衷肠;另一类是诗人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后一类居多。
关注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是诗人写作意图的集中体现,它像一条红线,串联起散落在诗歌中的珍珠,像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关注题目,分析题意,同样是贯通全诗的重要方法。
了解诗歌的结构
“起承转合”是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结构中固有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视角窥探作者的思路,进而贯通全诗。在初三复习备考中,如果我们遵循这种规律的话,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答题应紧扣原诗的内容
命题者对诗歌鉴赏考查的目的是看看我们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因此对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必须结合原诗歌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千万不能空泛而谈。
明白选择题选项常见干扰设置
句意理解方面:误解多义字、对象错位、偷换概念等;思想感情分析方面:无中生有、牵强附会、任意拔高等;表达技巧方面:张冠李戴、想当然等。
常见意象及其情感
酒: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羌笛: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柳:折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月: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具体诗句赏析
例如,《观沧海》曹操: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更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中国的雄心壮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洛阳的思念之情,同时蕴含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哲理。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描绘了早春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赏析初中古诗词,掌握其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