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的原文有以下几个出处:
《战国策·齐策四》
赵威后问齐使:“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高兴地回答:“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赵威后说:“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战国策·秦策三》
苏代劝说秦王:“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其本而事其末,不为国计,此所谓‘无鱼而渔’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说:“当今有个人,他的无名指弯曲而不能伸直,虽然并不疼痛,也不妨碍做事情,但只要有人能使它伸直,就是到秦国、楚国去,也不会嫌远,为的是无名指不如别人。无名指不如别人,就知道厌恶;心不如别人,却不知道厌恶。这叫做不知轻重,舍本逐末。”
《吕氏春秋·上农》
“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这些原文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即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