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花”在古代的称呼,综合多来源信息整理如下:
一、基本概念
古称范围:
在先秦两汉时期,“花”尚未成为独立词汇,古代对花的称呼多用“华”“荣”“秀”“英”等字。
字义区分:
《尔雅·释草》中,“木谓之华,草谓之荣。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
二、常见雅称
牡丹:
富贵花、洛阳花、木芍药、白两金等。
兰花:
兰草、春兰、幽兰、国香等。
桂花:
木樨、天香等。
荷花:
芙蕖、芰荷、水芙蓉等。
菊花:
重阳花、日精、黄花、寿客、隐逸花等。
三、文学中的雅称
落花:如“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流英:如“风狂雨妒,便万点落英,几湾流水,不是避秦路”。
英寒:如“数点寒英,为谁零落,楚魂难招,暮寒堪揽”。
残英:如“残英小,强簪巾帻”。
四、字词演变
“花”字作为独立词汇出现较晚,最早见于晋代文献,而“华”字在先秦两汉时期已专指花朵。
注:不同植物因文化背景有专属雅称,如牡丹象征富贵,菊花代表高洁等。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