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奋好学的典故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典故:
凿壁偷光
典故内容:匡衡出身贫寒,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悬梁刺股
孙敬“头悬梁”:东汉时,孙敬为了不因疲劳打瞌睡而影响学习,将头发绑在房梁上,一打瞌睡就被扯痛头皮而清醒过来继续读书,最终成为有名的太学生。
苏秦“锥刺股”:战国时,苏秦家境贫寒,为了发奋学习,他在读书时把头发用绳子扎起来悬在梁上,如果打瞌睡,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保持清醒,最终成为著名的政治家。
牛角挂书
典故内容:李密骑牛读书,将《汉书》挂在牛角上,一边走一边读,后来成为著名的学者。
负薪读书
典故内容:朱买臣家里贫困,常常割草砍柴卖钱买粮食,同时担着柴火边走边高声诵读文章。他的妻子也背着柴跟随着他。朱买臣在五十岁终于富贵,他感谢妻子的辛苦支持,发誓要报答她的功劳。
带经而锄
典故内容:孟轲小时候逃学,被母亲剪断未织完的布,从此发奋读书,最终成为著名的大思想家。
鲁迅嚼辣椒驱寒
典故内容:鲁迅先生小时候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晚上寒冷时,他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驱寒,坚持读书,最终成为著名的文学家。
这些典故都展示了古人勤奋好学的精神,通过不同的方法克服困难,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些故事激励着后人珍惜时光,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