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类似名言,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归纳和整理:
一、强调实践与行动
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2.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突出实践的重要性)
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比喻不经历实践难以获得真知)
二、读书方法与态度
1. “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但不读书也并不见得好。”——鲁迅(反对死记硬背)
2.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倡导反复阅读与深入思考)
3.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强调灵活运用知识)
三、读书意义与价值
1. “书籍是人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概括书籍的普适价值)
2. “时间就是能力。”——马克思(时间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3.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苏轼(比喻知识的丰富性)
四、其他经典表述
1.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强调积累与运用的平衡)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礼记》(辩证学习方法)
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重复经典,强调知行合一)
这些名言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读书与行动、方法、价值的关联,与“不动笔墨不读书”共同构成读书哲学的多元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