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作为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不仅在学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在楹联创作上也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机智。以下是一些关于梁启超楹联故事的经典例子:
十岁时的一次对联
梁启超十岁时,随父亲到朋友家做客,看到院中桃花盛开,便顺手折了一枝。父亲为了考验他,便出了一个上联:“袖中笼花,小子暗藏春色。”梁启超听后,立即对出下联:“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宾客们无不喝彩,父亲也为他的聪明才智感到欣慰。
拜访湖广总督张之洞
张之洞欲考梁启超的才学,便出了一个上联:“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孰为第一,孰为第二?”梁启超不慌不忙地回答:“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张之洞听后大为赞赏,从此对梁启超刮目相看。
与夏穗卿的对联
梁启超拜访老朋友夏穗卿,看到夏穗卿在读《春秋》,便出了一个上联:“冬蛰庵中,夏穗卿研究春秋传。”夏穗卿一时对不出下联,后来黄炎培在聚会时对出了下联:“东华门外,南汉宸欣赏北西厢。”这个对联成为佳话。
题于广东南海西樵山天湖枕流亭
梁启超曾题下一副楹联:“春尽花魂犹恋石,雨余山气欲吞湖。”这副楹联描绘了花、石、雨、山、湖的景致,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赠徐志摩的对联
梁启超曾集句联赠予好友徐志摩:“临流可奈清癯,第四桥边,呼棹过环碧。此意平生飞动,海棠花下,吹笛到天明。”这副对联体现了梁启超对友人的深情和才情。
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梁启超在楹联创作上的才华,也反映了他机智、幽默和谦逊的品质。通过这些对联,我们可以感受到梁启超的学问和为人,以及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卓越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