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一世”是一个汉语成语,指人因过度自信或自负而表现出的狂妄自大态度,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核心含义
字面与引申义 “不可一世”直译为“无法在任何时候或任何地方找到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常被用来形容某人自认为在某方面或所有方面都无人能及,表现出极度的自我膨胀。
情感色彩
该成语多含贬义,暗示因自负而忽视他人意见或自身缺陷,可能导致决策失误。
二、使用场景
负面形象: 常用于描述政治人物、公众人物或普通人的狂妄行为,如“他在赛前发布会上不可一世的挑战对手,结果被对手击败”。 文学修辞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夜郎自大、惟我独尊。
反义词:虚怀若谷、谦虚谨慎、妄自菲薄。
四、典故来源
该成语出自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荆公见濂溪》,原文为“荆公少年,不可一世士,独怀刺侯濂溪三及门而三辞焉”,讲述的是王安石(荆公)年轻时因自信过度,三次拒绝与哲学家程颢(濂溪)见面。这一典故成为后世形容极端自负的经典案例。
五、使用注意
虽然“不可一世”可体现对自身能力的过高评价,但过度使用易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建议结合具体语境谨慎使用。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