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会主题
正确科学使用手机
引导学生理性看待手机功能,掌握科学使用方法,避免沉迷与过度依赖。
二、班会目的
认知层面 让学生明确手机使用的“三要素”:时间、空间、价值,形成自我约束意识。
能力培养
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学会分析手机利弊,并能提出合理使用方案。
行为规范
建立健康使用习惯,制定个人使用规则,形成自律机制。
三、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 制作关于手机使用现状的视频(如“手机族”日常缩影);
- 设计关于手机利弊的讨论问题卡片;
- 制作手机使用时间管理表模板。
知识铺垫
提前布置预习任务:了解手机发展历史、功能分类及基本礼仪。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情境导入
播放“低头族”日常场景视频,引导学生思考:
>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让学生分享自己是否属于“低头族”,并讨论手机对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
- 手机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 你认为手机使用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 如何平衡手机与现实生活?
(二)知识讲解(10分钟)
手机的双面性
- 利: 通讯便捷、信息获取、学习辅助等; - 弊
科学使用原则 - 时间管理:
每日使用不超过1-2小时,避免连续使用;
- 空间限制:课堂、图书馆等专注场所禁用手机;
- 价值导向:以学习、社交、健康为优先,而非娱乐或攀比。
(三)小组讨论与分享(15分钟)
分组讨论 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 如何制定个人手机使用计划?
- 发现身边同学沉迷手机时,如何劝导?
- 利用手机资源提升学习效率的方法?
每组需记录讨论结果,并推选代表准备发言。
成果分享
各小组代表依次上台发言,其他同学可提问或补充。教师总结归纳,强调理性使用的重要性。
(四)制定承诺书(5分钟)
引导签名
让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制定个人手机使用承诺书,内容包含:
- 每日使用时长限制;
- 违规处罚措施;
- 积极探索手机学习工具等。 全班同学共同签名,增强责任意识。
(五)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
回顾本次班会重点,强调手机是工具而非生活的全部,关键在于合理使用。2. 延伸活动
- 建立“手机使用监督小组”,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 开展“无手机周”活动,体验专注力提升的感受;
- 鼓励家长参与监督,共同营造健康家庭环境。
五、注意事项
控制节奏:
讨论环节避免偏题,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
关注个体:
对沉迷手机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制定个性化方案;
家校合作: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共同关注学生手机使用习惯。
通过以上步骤,引导学生从认知、能力、行为三个维度建立科学手机使用观念,帮助其成为“手机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