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于富贵贫贱的论述,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观点:
富贵是人之所欲
《论语·里仁》中提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这句话表明,追求财富和地位是人之常情,是人们的普遍欲望。
富贵需以正道得
同样在《论语·里仁》中,孔子又说:“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这意味着,如果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富贵,君子是不接受的。
君子爱财,取之以道
《论语·述而》中,孔子强调:“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君子在追求财富时,应当遵循道德原则,不能违背良心和正义。
贫贱不可苟得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中提到:“富有但苟且,不如贫而安乐;生而受辱,不如死而光荣。”这句话表明,即使处于贫贱之中,也不应苟且偷安,而应保持气节和尊严。
荣华富贵如流水
李白在《古风》中写道:“荣华富贵象东逝的水,万事皆波澜。”这句话比喻荣华富贵是短暂和易变的,人们不应过分执着于此。
贫贱可以改变
《增广昔时贤文》中提到:“贫贱和富贵不是永远不可改变的。”这句话意味着,人们通过努力和智慧,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处境。
富贵不碍于道
韩愈在《省试颜子不贰过论》中论述:“不因为富贵妨碍他的道义,不以名位改变他的心志。”这句话强调,即使处于富贵之中,也不应忘记自己的道德原则和心志。
贫贱之士的价值
田子方在应对魏国王子时提出:“自古以来,只有贫贱骄人,那有富贵骄人之理?”这句话表明,贫贱之士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尊严,不应被轻视。
综上所述,古人对富贵贫贱的论述,强调了追求财富的正当性、道德原则的重要性,以及贫贱中的尊严和价值。君子应当追求富贵,但必须以正道得之,不可苟且;同时,也应保持贫贱时的气节和尊严,不因环境的改变而放弃原则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