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心”是一个汉语成语,表示在情感上无法接受或难以割舍某种情境或行为,通常与同情、怜悯等情感相关。其核心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情感上的不忍 指因同情、怜悯等情感而无法狠下心来做某事,例如不忍心伤害他人、动物或放弃弱者。
对痛苦的抗拒
也可用于描述对负面场景或结果的难以接受,如不忍心看到他人受苦。
二、用法与示例
否定句与否定词
通过“不”字构成否定意义,如“不忍心开口要债”“不忍心杀掉心爱的宠物”。
与“忍心”的对比
“忍心”指能硬着心肠做不愿做的事(如“忍心伤害”),而“不忍心”则强调无法做到。
情感共鸣的延伸
可用于描述对环境、社会现象的不忍,如“不忍心看到垃圾遍地”。
三、相关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同情、怜悯、不忍耐、舍不得。 反义词
四、出处与演变
该词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项羽因长期骑乘而产生情感依赖,无法下杀手)。后随汉语发展,逐渐固定为表达情感抵触的常用词汇。
综上,“不忍心”主要体现人类共有的道德情感,是评价一个人是否具有同情心、责任感的重要标准之一。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