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是一句流传千古的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分析:
一、字面与引申含义
字面解释 - “昊天”指苍天、天空,象征广阔无垠;“罔极”指没有边际、无边无际。合起来形容恩德如同天空般浩瀚,无法用有限之物衡量。
引申含义
- 该成语常被用来比喻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极大,子女欲报却难以报答的无奈与愧疚。例如《诗经·小雅·蓼莪》中的原句,正是通过自然意象表达对父母恩情的崇敬。
二、出处与背景
文献依据
该句出自《诗经·小雅·蓼莪》,是古代文人表达孝道情感的经典之作。诗中通过“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描绘父母养育之恩,紧接着用“昊天罔极”升华情感,强调恩德之深非人力所能回报。
历史演变
随着时间推移,该句被历代文人引用,如曹植在《责躬》诗中延续了类似表达,吴趼人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则结合具体情境再创语境,进一步阐释了报恩的无力感。
三、文化内涵与情感表达
伦理价值
该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伦理中“孝道”的核心地位,强调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与责任,以及面对巨大恩情时的谦卑态度。
情感共鸣
其表达方式直击人心,常被用于描述久病得愈、仕途有成等场景下对父母养育之恩的追思,如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这昊天罔极之恩,无从补报万一”的沉痛慨叹。
四、相关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山高海深、海阔天空、恩重如山。 反义词
综上,“欲报之德,昊天罔极”通过自然意象与人文情感的结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表达孝道与感恩的重要载体,其内涵至今仍对人们的行为与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