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位素餐”和“沐猴而冠”是两个常用的成语,分别从不同角度形容虚伪表象与本质脱节的现象:
一、尸位素餐
基本含义 指占着职位不做事,白吃饭。该成语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朱云传》,原指官员失职,后泛指不称职的官僚。
核心要点
- 强调“占位不作为”,如“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空岗”;
- 褒义语境中可引申为“清廉自守”,但多用于批评懒政。
二、沐猴而冠
基本含义
源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指猕猴戴帽子装成人,比喻虚有其表、本质低劣。常用于讽刺依附权势、窃据高位者。
核心要点
- 突出“外表伪装”与“内在空虚”的对比,如“虽穿西装革履,言行粗俗”;
- 常与“徒有仪表”连用,含强烈贬义。
三、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侧重点不同: “尸位素餐”侧重于职责空缺(不作为),“沐猴而冠”侧重于伪装成有能耐者(虚张声势)。 使用场景
“尸位素餐”多用于描述公职人员失职,如“部门长期无人办公”;
“沐猴而冠”多用于讽刺权势者伪装,如“他虽身居高位,实为傀儡”。
四、补充说明
这两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常结合使用,形成更丰富的表达。例如:
> 他尸位素餐,下属皆知,真可谓“沐猴而冠”。
通过对比可见,两者共同揭示了“形式主义”的本质,但侧重点各有侧重。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