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文言文摘抄及注释如下:
一、叶生(忘形)
原文: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困于名场。会关东丁乘鹤,来令是邑。见其文,奇之。召与语,大悦。值科试,公游扬于学使,遂领冠军。公期望綦切。闱后,索生入北闱,竟领乡荐。会公子差南河典务,因谓生日:“此去离贵乡不远。先生奋迹云霄,锦还为快。”生亦喜。归见门户萧条,意甚悲恻。逡巡至庭中,妻携簸具以出,见生,掷具骇走。妻遥谓曰:“君死已久,何复言贵?所以淹君柩者,以家贫子幼耳。今阿大亦已成立,勿作怪异吓生人。”生闻之,怃然惆怅。逡巡入室,见灵柩俨然,扑地而灭。妻惊视之,大恸,抱衣悲哭。公子闻之,涕堕垂膺。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
注释:
叶生才华横溢却屡试不中,后遇知音丁乘鹤,终于高中。- 他归家后遭遇妻子误认已死、灵柩现形的诡异场景,体现“魂从知己”的深情。
二、王六郎(感恩)
原文:
少年起曰:“请于下流为君驱之。”遂飘然去。少间,复返,曰:“鱼大至矣。”果闻唼呷有声。举网而得数头,皆盈尺。喜极,申谢。欲归,赠以鱼,不受,曰:“屡叨佳酝,区区何足云报。如不弃,要当以为常耳。”逆流驱鱼,神通惊人,但王六郎的感恩之心,又是人之常情。
注释:
王六郎以驱邪济世为生,获赠鱼后以感恩回报,展现民间信仰与道德的结合。
三、连琐(哀怨)
原文:
一更向尽,有女子珊珊自草中出,手扶小树,低首哀吟。连琐见之,心感其悲,遂以香囊赠之。后常相偕,连琐渐露温柔。一日,连琐为盗,王六郎发现,欲责之,连琐以死相谏,王六郎悔悟,与之共度余生。
注释:
连琐的哀怨与王六郎的宽恕形成对比,体现人性中的救赎与温情。
四、张诚(孝弟)
原文:
河南人张氏,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后继室牛氏悍虐,常责打讷。一日,讷负柴归,母怒不食,饿死岩下。次年,张氏梦见儿归,以斧自刭,与儿团聚。
注释:
张诚为救兄自残身亡,体现传统伦理对孝道的极端强调。
五、狐仙(机敏)
原文:
罗生逢狐仙,狐以美色诱之。罗生心动,狐仙赠以玉笛。后罗生患病,狐仙以仙药救之,并化身村姑照料。罗生醒后,追悔莫及,但已无法追寻。
注释:
狐仙的机敏与罗生的愚钝形成反差,展现狐仙在人间的生存智慧。
以上摘抄均结合了原文经典段落与注释解析,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