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私谥靖节,是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
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
第二时期:
学仕时期,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29岁到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41岁。
第三时期:
归田时期,从义熙二年(406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他的诗歌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朴素自然,意境幽远,表达了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抨击了官场的虚伪和腐败。他的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等,而他的散文代表作是《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那里没有战争和贫穷,人们生活安逸,彼此和睦相处。
陶渊明在47岁时,曾再次出仕,但只做了不到半年的官,就因为无法忍受官场而再次辞职。他晚年的生活十分清苦,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