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班门弄斧

59

班门弄斧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鲁班是春秋时期鲁国的著名木匠,被誉为木匠的始祖。因此,在鲁班门前弄斧子被用来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唐代柳宗元的《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后来,这个成语在宋代的欧阳修《与梅圣俞书》中也有提到:“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成语用法

古代用法:古代用“班门弄斧”批评那种无知却又好卖弄的人,强调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谦虚,不要在行家面前炫耀自己的小本领,否则会被讥笑为不自量力。

现代用法:现今鼓励人们大胆地表现自我,敢于显露自己的本领,挑战权威,有时会说“弄斧必须到班门”。因为和高手交流、切磋,眼界才会大开,水平才会迅速提高。

示例

1. 在采石江头,李太白的陵墓在那里。来来往往的诗人写诗吟诗的几乎到处都是。其中有过客写了一首绝句道:“采石江边一个坟墩头,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2. 在红楼梦第七十九回中,作者通过描写夏金桂的性格,暗示她虽然有些才学,但还不够登堂入室,难登大雅之堂。

3. 今天在各位名家面前谈创作,我真是班门弄斧了。。

综上所述,“班门弄斧”这个成语通过在鲁班门前弄斧子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的行为。虽然这个成语在古代多带有贬义,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时也用它来鼓励大胆表现自我、挑战权威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