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堑长一智”这一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的典故,原文记载:
> 平子每岁贾马,具从者之衣屦而归之于乾侯。公执归马者卖之,乃不归马。卫侯来献其乘马日启服,墑而死。公将为之椟。
典故解析:
背景设定
平子每年到乾侯买马,习惯让随从留下衣物鞋子作为抵押。
事件经过
一次,鲁昭公想以自己的马换取平子的马,平子付钱后反悔不交马。卫侯得知后送来名马启服,但马在途中掉入沟壑死亡。鲁昭公悲痛欲绝,决定厚葬此马。
寓意
这一事件让鲁昭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体现了“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即通过挫折获得教训,增长见识。
补充说明:
该成语与王阳明的名言“经一蹶者长一智”(出自《与薛尚谦书》)表达类似哲理,但前者侧重具体事件中的反思,后者更强调从失败中提炼普遍经验。
成语“堑”本义指壕沟,比喻挫折或困难,强调通过经历失败获得成长。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