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眸皓齿是一个汉语成语,专门用于描写人物外貌,尤其以女性为主。以下是关于该成语的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明眸:指明亮的眼睛,常与“清澈”“灵动”等词汇搭配,强调眼神的清澈与神采。
皓齿:指洁白整齐的牙齿,常与“红唇”“玉齿”等词汇结合使用,突出牙齿的洁白与笑容的甜美。
二、文化背景与出处
该成语出自三国魏·曹植的《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原文通过这一描写,将洛神的美貌与超凡气质结合,成为后世形容女性美貌的经典范式。
三、同类词语辨析
相似成语 - 眉清目秀:
侧重眉毛清晰、眼睛秀丽,多用于形容年轻男女。
- 倾国倾城:强调容貌极美,常与“国色天香”等词汇搭配,突出震撼力。
- 闭月羞花:源自“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并称,多用于形容女性容貌的绝妙。
反义词 - 贼眉鼠眼:
形容眼神闪烁、神情狡黠,与“眉清目秀”形成鲜明对比。
四、使用示例
文学创作: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眉清目秀”与薛宝钗的“明眸皓齿”分别展现了不同气质的美。
日常表达:形容女孩笑容可掬时,可说“她明眸皓齿,笑起来如春风般温暖”。
五、文化内涵
明眸皓齿不仅是对女性容貌的赞美,更蕴含了古典文化中对“内外兼修”的审美追求。曹植通过这一成语,将自然美与神韵结合,体现了“形神兼备”的美学理念。
综上,明眸皓齿是汉语中极具诗意的容貌描写词汇,既具象又富有文化内涵,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及日常交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