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会期间,中国北洋政府的外交总长是 陆征祥。以下是相关背景信息:
身份与职责 陆征祥在1915年被袁世凯任命为外交总长,1919年作为中国代表参加巴黎和会。尽管他名义上是代表团团长,但实际外交谈判主要由王正廷、顾维钧等代表进行。
历史事件中的角色
- 拒绝签署《二十一条》: 1919年日本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陆征祥在列强压力下仍坚持拒绝签字,成为“拒签对德和约”的关键人物。 - 巴黎和会失败
历史评价 - 争议性标签:
尽管陆征祥在巴黎和会中表现强硬,但后世部分史书和舆论仍将其与“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并列,主要因《二十一条》的签署。
- 长期外交影响:他一生参与《中荷领约》《中俄协约》等协议,但巴黎和会的失败暴露了北洋政府的外交困境,间接推动了中国后续外交改革。
综上,陆征祥是巴黎和会期间中国外交总长,其拒签行为成为五四运动导火索,但历史评价存在争议。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