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这句话表达了孟子关于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人类天生具有善良的本性,但后天的环境和习惯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句话强调了在承担重任之前,必须经历各种困难和挑战,以此来锻炼人的意志和能力。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这句话表达了孟子认为人能够弘扬道德,而不是道德本身弘扬人。
非其鬼而祭之,谓之薄德;非其死而哭之,谓之虚嗟。
这句话强调了祭祀和哀悼应当在正确的时机和方式下进行,否则就失去了意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句话表达了孟子认为遵循正义和道德的人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而违背正义和道德的人则会得到较少的帮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句话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认为在战争和竞争中,人和比天时和地利更为关键。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句话表达了孟子认为忧患可以激发人的潜力,成为成功的源泉,而安乐则可能导致人走向衰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句话是孟子对有志之士的勖勉,表达了在富贵、贫贱和威武面前保持原则和信念的重要性。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这句话强调了爱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爱和尊重。
这些句子不仅反映了孟子的核心思想和道德观念,也是《孟子三章》中常考的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