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的德育和间接的德育是两种不同的道德教育方式,它们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直接的德育
直接的德育是指通过专门的德育课程系统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道德观念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方式具有明确的教育意图,受教育者能够明确知道自己在接受德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直接的德育主要包括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课等;在高中教育阶段,则主要是思想政治课。直接的德育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阐述,并举例说明,力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道德教育。此外,直接德育还包括师生之间的讨论和互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间接的德育
间接的德育则是在其他学科教学或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道德渗透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和掌握道德知识与道德观念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方式的教育意图并不直接和明显,受教育者通过间接途径接受道德教育。间接的德育包括教学育人、指导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等多种形式。例如,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榜样、暗示、艺术熏陶与感染等方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和掌握某种道德观念。
总结
直接的德育和间接的德育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直接的德育具有明确的教育意图和系统性,能够系统地传授道德知识和观念,但可能过于直接和灌输式。间接的德育则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但可能缺乏系统性和明确性。在现代教育中,这两种德育方式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