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儒道佛什么时候融合的?

59

儒道佛三教的融合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东汉至南北朝:

儒道佛开始融合,并为此后三者融合奠定了基础。东汉末至三国时,佛教传入不久,势单力孤,因此佛教借助道家和儒学进行传播。牟子作《理惑论》时,引用了《老子》《论语》和《孝经》来证明佛法与中国道、儒小异而大同,无根本矛盾。这表明儒道佛三家融合的端倪已经出现。

魏晋时期:

玄学兴起,儒、道、佛思想开始合流。由于政治上的分裂和混乱,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开始合流,同时佛教思想也慢慢地和儒家思想结合。魏晋时兴起的玄学,以“三玄”(《老子》《庄子》和《周易》)为本,其形上学虽属道教,但立身行事仍具儒家之风骨。

南北朝时期:

三教融合的风气更为盛行,特别在南朝,上至皇帝,下至儒士、僧侣、道士,提倡三教融合者几乎成为风习。柳宗元的三教观,既是三教关系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儒家思想中的体现,也是儒学走向成熟的重要前奏。

隋唐时期:

三教融合进入新阶段,隋唐时以三教融合为主调,三教分别站在各自的立场力图融合吸收其他两家以发展自己。唐代,特别是唐太宗时期,推崇儒家,同时崇道奖佛,封孔子为先圣,诏令各州县建立孔子庙,进一步推动了三教融合。

宋代:

三教合一之潮更为深入,三教在理论上进行融合,三家都互相向对方靠拢,互相渗透,互相融化。北宋的道士陈抟是由儒入道,精通佛理,他的《无极图》和内丹理论,就是三教文化融合的产物。宋代儒家吸收了佛道二家文化,创立了以儒为主,兼熔释、道文化于一炉的理学体系。

元、明、清时期:

虽然佛道衰微,但三教融合的思潮有增无减,其特点不是体现在正统的或官方的三教代表人物方面,却是渗透到民间信仰中。元朝的统一,使得三教分界减少,明清时期,三教合一的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综上所述,儒道佛三教的融合过程从东汉至南北朝开始,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宋代,直到元、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三教合一的趋势,最终在中国思想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