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龙快婿:
春秋时期,萧史善吹箫,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也爱吹箫,秦穆公就把女儿嫁给了萧史。几年后,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升天而去。因此,“乘龙”或“乘龙快婿”成为对别人女婿的美称。
笔走龙蛇:
唐代贺知章在家宴请宾客,座中有诗仙李白、僧人怀素等。酒过三巡,贺知章请李白作诗助兴,李白推辞说:“还是请怀素上人挥毫助兴吧。”贺知章说:“那就李白赋诗,怀素挥毫,珠联璧合吧!”怀素几杯酒下肚,开始挥毫如飞,一旁李白也开始朗朗念来:“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吾师醉后倚绳休,起来向笔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时时只见龙蛇走……”自此,“笔走龙蛇”成为形容书法笔势矫健、洒脱的专用成语。
龙生九子:
在明代,龙还被人们附会出了一个繁盛的家庭,龙的九子是:饕餮、嘲风、睚眦、敝屣等,每个龙子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象征意义。
叶公好龙: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叶公,他非常喜欢龙,家里到处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了,便从天而降,来到叶公家里。叶公一见真龙,吓得浑身哆嗦,脸色铁青失魂落魄,慌忙逃跑。原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叶公那种表面上爱龙,实际上怕龙的人。
画龙点睛:
南朝时期的梁朝,著名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没有眼睛的龙。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画眼睛,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大家不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只好给其中两条龙点上了眼睛,刚点完,天上就电闪雷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这个成语现在用来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这些成语故事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还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哲理。希望这些故事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