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五味汪曾祺摘抄批注?

59

汪曾祺的《五味》摘抄批注如下:

一定要爱着点儿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这句话表达了汪曾祺对生活的热爱,就像草木对光阴的钟情一样,生活中应该有所爱,有所追求。

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

这句话通过栀子花的形象,表达了汪曾祺对个性和真实香气的赞美,认为真正的香是毫不掩饰的。

一个人口味最好杂一点,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这句话体现了汪曾祺对生活的态度,认为生活的乐趣在于多样性和广泛性,不必过于拘泥于细节。

山西人真能吃醋!几个山西人在北京下饭馆,坐定之后,还没有点菜,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了三调羹醋。邻座的客人直瞪眼。有一年我到太原去,快过春节了。别处过春节,都供应一点好酒,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出一个条子:“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这在山西人是大事。山西人还爱吃酸菜,雁北尤胜。什么都拿来酸,除了萝卜白菜,还包括杨树叶儿,榆树钱儿。有人来给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那家有几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辽宁人爱吃酸菜白肉火锅。北京人吃羊肉酸菜汤下杂面。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笋。平凹一进门,就叫:“老友面!”“老友面”者,酸笋肉丝汆汤下面也,不知道为什么叫做“老友”。

这段文字生动地描绘了山西人的饮食习惯,展现了汪曾祺对各地饮食文化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会。

我劝大家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尝尝,不管是古代的还是异地的食物,比如葵和薤,都吃一点。一个一年到头吃大白菜的人是没有口福的。许多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的蔬菜,比如菠菜和莴笋,其实原来都是外国菜。西红柿、洋葱,几十年前中国还没有,很多人吃不惯,现在不是都很爱吃了么?许多东西,乍一吃,吃不惯,吃吃,就吃出味儿来了。

这句话表达了汪曾祺对饮食多样性的推崇,认为只有尝试各种食物,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

这句话反映了汪曾祺对饮食文化的包容态度,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和选择,应该尊重他人的选择。

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这句话描绘了汪曾祺对菜市的喜爱,认为菜市是感受生活气息的好去处,充满了生活的真实和乐趣。

我曾经吹牛,说没有我不吃的东西。他请我到一个小饭馆吃饭,要了三个菜:凉拌苦瓜、炒苦瓜、苦瓜汤!我咬咬牙,全吃了。从此,我就吃苦瓜了。

这段文字通过个人经历,表达了汪曾祺对食物的独特感受和勇于尝试的精神。

这些摘抄批注不仅展示了汪曾祺对美食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汪曾祺文字中的从容与豁达,以及他对生活的无限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