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是否需要举例,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和文学现象,可以分以下说明:
一、先秦文学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采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代表作有《关雎》《蒹葭》。
《楚辞》:以屈原作品为核心,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离骚》《九歌》充满神话色彩。
二、唐宋文学
唐诗:以丰华情韵为特征,代表诗人有李白(豪放)、杜甫(沉郁)、王维(空灵)等,形成“诗史”。
宋词:追求“平淡”美学,婉约派(如柳永、李清照)与豪放派(如苏轼、辛弃疾)并立,代表作品《水调歌头》《青玉案·元夕》。
三、元明清文学
元杂剧:以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等为代表,开创了戏曲文学新体裁。
明清小说:长篇小说如《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等,短篇小说集如《三国演义》(罗贯中)、《金瓶梅》(兰陵笑笑生)。
四、现代文学
五四运动:以《新青年》为标志,倡导白话文,代表作家鲁迅、胡适等,作品关注社会底层。
左翼文学:如茅盾《子夜》、巴金《家》,反映社会矛盾与革命理想。
五、重要文学理论
赋:汉代文体,介于诗与散文之间,代表作《七収》《东都赋》。
神话:《山海经》保存最多神话资料,通过神化手法解释自然现象。
举例说明:在解释“婉约派”时,可引用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抒情句,展现其以柔克刚的艺术特色。
综上,文学史名词解释中 必须举例,通过具体作品能更直观地阐释概念内涵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