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古代婚书的格式和内容是怎么样的?

59

古代婚书的格式和内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以下要素:

一、格式结构

标题与正文

以"两姓联姻,一堂缔约"等吉祥话开头,接着写明婚礼吉日(如"行嫁利月")、婚车方向、喜神方位、新人居所等具体安排。 例如:"行嫁利月兹择于×年×月×日,全吉。娶送男女客人,忌×相,大吉。上下车轿,面向×方迎喜神,大吉"。

祝颂与承诺

包含"天地氤氲,咸恒庆会,金玉满堂,长命富贵"等传统祝福语,以及"相敬如宾,永谐鱼水之欢,互助精诚,共盟鸳鸯之誓"的盟誓。

落款与日期

由新郎父亲书写,需标注公历或农历日期,部分婚书还会注明"谷旦"(干支纪日)。

二、内容范本

开头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

主体

- 传统套话:

如"诗咏关雎,雅歌麟趾。瑞叶五世其昌,祥开二南之化"。

- 个性化表达:部分婚书融入新人对婚姻的期许,例如"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砣浮。直待黄河彻底枯,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结尾

"从兹缔结良缘,订成佳偶,赤绳早系,白首永偕,花好月圆,欣燕尔之,将泳海枯石烂,指鸳侣而先盟。谨订此约"。

三、历史演变

唐代:

婚书首次具有法律效力,分正书(男方求婚)和别纸(女方答允),需双方家长互报。

宋代:婚书形式简化,采用叠幅启,第三幅表达真实意愿。

民国时期:延续传统祝福,语言更通俗,如"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

四、文化意义

婚书不仅是婚姻契约,更承载伦理道德。通过天地、祖先、亲友的见证,强化"相敬如宾,白头偕老"的承诺,形成社会道德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