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号(。)
用于句子结束,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已经表达完毕。例如:“今天天气很好。”
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例如:“请您稍等一下。”
逗号(,)
用于分隔句子中的并列成分,或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例如:“我喜欢吃苹果,香蕉和橙子。”
用于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例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用于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例如:“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用于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例如:“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用于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例如:“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问号(?)
用于疑问句的末尾,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例如:“你怎么还不回家去呢?”
用于反问句的末尾。例如:“难道这些普通的战士不值得歌颂吗?”
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通常应先单用,再叠用,最多叠用三个问号。例如:“这就是你的做法吗?你这个总经理是怎么当的??你怎么竟敢这样欺骗消费者???
感叹号(!)
用于感叹句的末尾,表示强烈的感情。例如:“真是太棒了!”
表示声音巨大或声音不断加大时,可叠用叹号;表达强烈语气时,也可叠用叹号,最多叠用三个叹号。例如:“轰!!在这天崩地塌的声音中,女娲猛然醒来。”
顿号(、)
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例如:“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用于较长的主语之后。例如:“苏州园林建筑各种门窗的精美设计和雕镂功夫,都令人叹为观止。”
用于句首的状语之后。例如:“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用于较长的宾语之前。例如:“有的考古工作者认为,南方古猿生存于上新世至更新世的初期和中期。”
用于带句内语气词的主语(或其他成分)之后,或带句内语气词的并列成分之间。例如:“他呢,倒是很乐意地、全神贯注地干起来了。”
用于前置的谓语之后或后置的状语、定语之前。例如:“真美啊,这条蜿蜒的林间小路。”
用于某些序次语(“第”字头、“其”字头及“首先”类序次语)之后。例如:“为什么许多人都有长不大的感觉呢?原因有三:第一,父母总认为自己比孩子成熟;第二,父母总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第三,父母出于爱心而总不想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走弯路。”
分号(;)
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停顿比逗号要长。例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
复指成分或插说成分前后。例如:“老张,就是原来的办公室主任,上星期已经调走了。”
冒号(:)
用于提示下文。例如:“他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加强沟通,二是提高效率,三是减少浪费。”
引号("")
用于表示直接引用别人的内容。例如:“当我站在西湖旁边,我就会想起苏轼的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用于表示特定的称号。例如:“小胖墩儿”竟然是他们几个当中跑得最快的。
有时可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例如:“他经常引用那句老话:“失败是成功之母。”
括号(())
用于补充说明或插入语。例如:“他(医生)建议我多休息。”
破折号(—)
用于解释说明或表示语气的转折。例如:“他不仅是一个优秀的科学家,还是一个热爱教育的人。”
省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