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大自然的语言中哪些句子用了说明方法作用是什

59

《大自然的语言》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具体分析如下:

一、下定义

物候学的定义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通过下定义的方式,简洁明了地阐述了物候学的概念,使读者对这一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打比方

物候观测的比喻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将生物比作“活的仪器”,形象地说明了物候观测的灵敏性和重要性,同时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三、作比较

时间差异的对比

- 北京与大连、济南等地物候期的差异: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等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通过不同时期的对比,突出物候现象对农业的影响。

- 纬度与物候的关系:

“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但连翘、榆叶梅盛开更迟一个星期。”

说明经度差异也是影响物候的重要因素。

四、分类别

影响物候的因素

文章将影响物候的因素分为四类(如温度、光照、水分等),条理清晰地展示了不同因素的作用机制。

五、举例子

具体现象的佐证

- 气温逆温层现象:

“秋冬之交,天气晴朗时空中气温反而比低处高。”

通过具体自然现象解释物候规律,增强说服力。

六、列数字

时间跨度的量化

- 物候期延长的具体数据:

“1962年山桃花期比1960年迟五六天。”

数字化表达使物候变化更直观。

七、摹状貌

自然景观的描写

如“山前山后都是翠绿的森林,像是大地上的一块绿宝石。”

通过拟人化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观,引发读者共鸣。

八、作诠释

科学原理的阐释

对物候现象背后科学原理的简单解释,帮助读者理解现象的本质。

作用总结

这些说明方法共同作用,使文章既具备科学性,又兼具可读性。通过定义明确概念、比喻增强理解、比较突出差异、分类梳理逻辑、举例佐证观点、数据强化说服力,最终实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