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勉学篇》中关于古人勤学的译文如下:
原文: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梢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别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译文:
自古以来,即使是明王圣帝,也还需要勤奋学习,更何况是普通百姓呢!这样的事在经书和史书中随处可见,我也不必过多列举,暂且举几个近世的紧要事情来启发你们。士大夫家的子弟,从几岁以上开始,没有不受教育的,学得多的,有的读了《礼记》《左传》,学得少的,也至少读了《诗经》《论语》。等到他们二十岁行冠礼或结婚以后,体质性情稍稍定型,根据他们的天赋聪明,应该对他们加倍进行教育和诱导。那些有远大志向的人,就能因此受到磨炼,成就世代相承的事业;而没有成就功业志向的人,则从此怠惰,成为平庸的人。人生在世,都应当有职业:农民要划算怎样耕田种地,商贩要商讨买卖生财之道,能工巧匠要精心制作器具,艺人要深入研习技艺,武士要练习骑马射箭,文士要讲论儒家经典。常见士大夫耻于从事农商,羞于务工伎,射箭则不能穿透铠甲,写字则只能记个名字,饱食醉酒,浑浑噩噩度日,就这样消磨光阴,终年如此。有的人因为家世遗留下来的恩荫,得到一官半职,便自满于现状,完全忘记学习;等到遇到吉凶大事,议论得失,却茫然无知,好像坐在云雾中。在公私宴会上,谈论古往今来,吟诗作赋,却沉默不语,只是伸伸懒腰。有见识的人旁观代他们发言,就好像替他们进入地下一样。为何不珍惜几年勤奋学习的机会,而忍受一生的愧辱呢!
这段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指出无论是帝王还是普通百姓,都需要不断学习。对于士大夫家的子弟来说,从小接受教育,到了成年后,根据个人的志向和体质,应该加倍努力,以成就事业。同时,也批评了那些因为家世优越而忽视学习、不求上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