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因标点符号错误而改变句子本意的事例,综合多个来源可归纳如下:
一、中文标点符号错误案例
亲属称谓误读
“陈叔叔抱起了我妈妈”被误标为“陈叔叔抱起了我,妈妈叫叔叔小心一点”,原句中“我妈妈”是陈叔叔的宾语,应使用逗号而非句号。
选择问句误用问号
“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正确应为“今天去,还是明天去呢?”选择问句中间的停顿应用逗号而非问号。
倒装句标点错误
“到底怎么办?这件事。”应改为“这件事,到底怎么办?”或“怎么办?这件事。”问号需置于主语之后。
概数与顿号误用
“一天才走五、六里”中的顿号应删去,改为“一天才走五六里”。
联合词组标点混乱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湖北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中,不同层次的戏曲剧种间应使用逗号而非顿号。
二、英文标点符号错误案例
逗号与句号的混淆
“Let's eat grandma.”(邀请奶奶吃饭)与“Let's eat grandma.”(要吃掉奶奶)因逗号位置不同,意义完全相反。
引号使用不当
“丽丽,姐姐叫你快去”被误标为“丽丽姐姐叫你,快去”,原句中“丽丽姐姐”是单独称呼,应使用引号且句号移出。
三、其他经典案例
英文标点符号省略
“I have a friend”被误写为“I have friend”,省略号(…)表示犹豫语气,但此处无需。
中文标点符号滥用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湖北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中,联合词组间顿号使用不当,导致层次混乱。
总结
标点符号的误用可能导致语义偏差,甚至产生完全相反的解读。学习时应注重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例如:
陈述句用句号,疑问句用问号;
选择问句用逗号分隔选项;
倒装句将问号移至主语后;
概数与并列成分间避免使用顿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