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成语,意指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这个成语出自 《左传·宣公二年》,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灵公的故事。
故事梗概如下:
晋灵公:
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国君,生性残暴,经常滥杀无辜。
厨师被杀事件:
一次,厨师炖的熊掌不烂,晋灵公竟然残忍地将厨师处死,并让宫女把尸体抬出去。
赵盾和士季劝谏:
赵盾和士季两位正直的大臣得知此事后,决定进宫劝谏晋灵公。士季在劝谏时,晋灵公假装已经知道自己所犯的错误,并表示要改正。然而,晋灵公并未真正改过,反而更加残暴,最终被臣下刺杀。
成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正是源自这个故事,强调了人都会犯错,但重要的是能够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