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八章的景物描写及赏析如下:
黎明前的薄雾与第聂伯河
黎明前的薄雾中,第聂伯河模糊地闪着光,河水冲刷着岸边的石子,发出轻微的哗哗声。两岸附近的河水宁静,平滑的水面泛出银灰色,而河中央翻滚着黑沉沉的水流,向下游奔腾而去。这里,果戈理笔下的第聂伯河被描绘得既美丽又庄严。
峭壁与沙地
河的右岸峭壁耸立,俯视着水面,宛如一座行进中的高山骤然停住。左岸的下方则是光秃秃的沙地,这是春汛退走时淤积起来的。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环境的壮美,还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背景。
战壕与战士
在河边的一条狭小的战壕里,隐蔽着五个战士。他们按照分工趴在一挺秃鼻子马克沁机枪旁边,这是第七步兵师的前沿潜伏哨。谢廖沙脸朝第聂伯河,侧身卧在机枪前。战壕和战士的描写,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氛围和战士们的英勇与坚韧。
小镇与铁丝网
小镇被战壕和蜘蛛网一样的带刺铁丝围绕着,总是在隆隆的炮声和尖脆的枪声里醒来或睡去。夜晚的宁静偶尔被慌乱的射击声打破,暗示了小镇的危险和战争的残酷。通过比喻,将带刺铁丝网比作蜘蛛网,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小镇的防御状态和潜在的危险。
暴风雪与铁路工程
暴风雪突然袭来,灰色的阴云低低地压在地面上,大雪纷纷飘落,晚上刮起了大风,烟筒发出呜呜的怒吼。风追逐着雪花,凄厉地呼啸着,搅得整个森林惊惶不安。这段景物描写表现了当时环境的恶劣,突出了铁路工程的难度和时间的紧迫。
这些景物描写不仅为故事提供了生动的环境背景,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残酷和战士们的英勇与坚韧。这些描写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也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和成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