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景观类
1.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 用"细浪"形容五岭的连绵起伏,"走泥丸"则夸张地表现红军对险峻地形的蔑视。
2.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长征》)—— 极端天气下的夸张描写。
3. "天空中下起了豆大的雨点"(现代散文)—— 形象地表现雨势的猛烈。
二、人物行为类
1.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金色的鱼钩》)—— 通过重量夸张表现饥饿的煎熬。
2. "他的声音难听极了,简直能震碎人的耳膜"(《金色的鱼钩》)—— 以感官体验强化语言冲击力。
3. "他累得骨头都快散架了!"(现代小说)—— 身体极限的夸张表达。
三、场景描写类
1. "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现代戏剧)—— 通过动作描写夸张表现急切心情。
2. "礼堂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现代小说)—— 以空间极度拥挤来烘托紧张氛围。
3. "云朵般大小的飞机在蓝天上如火箭有样飞翔"(现代科幻作品)—— 通过视觉比喻强化场景的宏大感。
四、哲理表达类
1. "人心齐,泰山移"(现代谚语)—— 夸张手法表达团结的力量。
2. "人勤地长苗,人懒地长草"(现代俗语)—— 以自然现象比喻人的努力与成果。
注:部分句子存在多个出处,此处仅列举了常见的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案例。夸张手法在现代文学中常与其他修辞手法结合使用,如比喻、拟人等,以增强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