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古代言的意思及句子?

59

关于“言”在古代文言文中的含义,综合多个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基本含义

说话、谈论

作为动词时,“言”表示用言语表达,如《论语·先进》中“夫人不言,言有必中”(指说话必有分寸)。

言语、言论

作为名词时,指具体的话语或观点,例如《论语·公冶长》中“听其言而观其行”(通过言语观察行为)。

文字、著作

指书面表达,如白居易《琵琶行》序言“凡一百一十六言”(指诗的句数)。

二、用法示例

动词用法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放逐后,乃赋《离骚》,固时俗之工巧兮,忍耻而赋《离骚》。”(作动词表示创作)

- 《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不亦弘乎?不亦畏乎?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弘毅”指宏大的言辞)

名词用法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怒而笑曰:‘天之亡我,我何罪之?’”(指代项羽的言论)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曰:‘是何谓辞令?’对曰:‘辞令,言从舌出,论难曰语。’”(解释语言的构成)

三、其他含义

量词:

古诗文中用“一言”“万言”表示简短或冗长的文字,如“一言为定”“洋洋万言”。

助词:无实义,用于构成固定结构,如“言归正传”“言秣其马”。

四、字形与本义

“言”为象形文字,甲骨文以“舌”为形,表示与说话相关。本义为“说、谈”,后扩展为言语、文字等含义。

综上,“言”在文言文中是一个多义词,需结合语境理解具体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