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作为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名篇,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言文,其必考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核心文言实词与虚词
实词 - 崩殂(帝王死亡)
- 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 菲薄(轻视)
- 恢弘(发扬扩大)
- 引喻失义(称引不当)
- 陟罚臧否(奖惩分明)
虚词
- 以光先帝遗德(介词,表目的)
- 亲贤臣,远小人(固定搭配)
- 不宜妄自菲薄(固定搭配)
- 以塞忠谏之路也(固定搭配)
二、重点句段与段落
治国理念与劝谏君主
- 开篇名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奠定全文基调)
- 用典名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历史经验总结)
自述志向与忠诚
- 淡泊名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体现隐士风骨)
- 忠诚宣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担当与使命感)
结尾名句
- 感激涕零:“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情感表达)
三、文学常识与背景
作者背景: 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字孔明,代表作包括《诫子书》《前出师表》等。- 文体特点
四、核心考点总结
字词理解:
如“卑鄙”(古义:身份低微,今义:品质低劣)。2. 句式分析: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判断句)。3. 主题思想:亲贤远佞的用人观与忠君爱国情怀。建议结合教材注释与练习题,系统梳理实词虚词、句段结构,并通过背诵名句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