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维《鸟鸣涧》
原文: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通过“桂花落”“鸟鸣”等动态描写,反衬出春山的静谧。桂花悄然飘落暗示无人打扰的幽静,月出惊鸟更显山涧空灵。
二、王籍《入若耶溪》
原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赏析:以“江清月近人”的静谧画面,反衬出日暮时分的孤寂感。江水清澈、月色朦胧,更显旅途愁绪。
三、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原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赏析:通过“万籁此都寂”的总结性描写,强调只有钟磬之音打破沉寂。以动衬静的手法,凸显禅宗寺庙的清幽氛围。
四、李白《望庐山瀑布》
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虽以动态的瀑布描写为主,但“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夸张想象,反衬出庐山瀑布的静谧壮美。
五、其他相关诗句
杜牧:《题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以烟雨朦胧的静谧感,烘托历史沧桑。
白居易:《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通过音乐声反衬环境的幽静。
总结
以声写静的诗句多通过动态元素(如鸟鸣、流水、风声)反衬静态环境,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王维、王籍等诗人的作品是这一手法的经典代表,其诗句至今仍被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