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中的环境描写通过自然景物与城市景观的对比,深刻反映了底层劳动者的生存困境。以下是主要环境描写摘抄及赏析:
一、城市环境描写
烈日下的老城 -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第6、7段)
- 赏析:通过拟人化描写(柳树“病了”)、夸张手法(“砖窑”比喻)和排比句式,展现城市高温对劳动者的残酷压迫,体现底层生活的艰辛。
暴雨中的街景
- "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第6段)
- 赏析:以动态画面(“狂风”“暴雨”)和色彩对比(“血红”“灰暗”),烘托环境恶劣对人物行动的阻碍,暗示祥子命运的无奈。
晴空下的对比
- "蓝天上没有一点云,日光从干冷的空气中射下,使人感到一些爽快的暖气。鸡鸣犬吠,和小贩们的吆喝声,都能传达得很快,隔着街能听到些响亮清脆的声儿"(第5段)
- 赏析:通过晴空与城市喧嚣的对比,反差凸显祥子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残酷。
二、自然环境描写
荒漠与沙漠
- "一片森然的荒漠之地,空气中充满了热带沼泽的晚霜阳光,汇聚而成的苍凉的气息,好像融化的萤火虫"(第3段)
- 赏析:以“荒漠”“萤火虫”等意象,营造孤寂、荒凉的氛围,象征祥子所处环境的冷漠与无情。
江南水乡
- "绿叶映绿水,水藻掩映着山谷的秘密,大树树荫犹如茅草屋。川流不息的骆驼祥子,让人体会到江南古韵"(第3段)
- 赏析: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江南水乡的温婉与祥子命运的悲剧性交织。
三、其他典型场景
车夫的生存困境: "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拉晚儿,只能早早出车,拉出‘车份儿’和嚼谷。到瓜市、菜市去拉货物,都是他们;钱少,可是无须快跑"(第1段) 赏析:通过车夫的日常描写,揭示社会底层的经济压力与生存智慧。 雨后初晴
"雨后初晴,太阳从云隙中洒下金光,海面由墨蓝变为湛蓝,波光粼粼。祥子站在桥上,望着这美景,世界仿佛静止"(第5段)
赏析:以自然景观的转机,隐喻祥子对希望的短暂追寻。
以上摘抄均结合环境描写与人物命运,展现了《骆驼祥子》通过环境烘托来推动情节、塑造人物的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