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介词前置的宾语从句例子?

59

用介词“于”的

《老子》:“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用介词“以”的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论语·季氏》:“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史记·项羽本纪》:“不然,籍何以至此?”

《叶公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余是以记之.”

《论语》:“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勾践灭吴》:“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用介词“为”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孟子》:“许子奚为不自织?”

用介词“与”的

范仲淹《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用介词“从”的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烛之武退秦师》:“何罪之有?”

《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过秦论》:“秦人不暇自哀.”

《秋水》:“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

《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罪之有?”

《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陈述句中为了强调宾语,通常介词(以、与等)宾语前置

《勾践灭吴》:“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岳阳楼记》:“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这些例子展示了介词前置在古汉语中的常见用法,通过这些例子可以更好地理解介词宾语前置的结构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