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之不在毛将附焉”这句话出自春秋末期左丘明的《左传》,原文为“皮之不存,毛将安傅”。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皮都没有了,毛还能长在哪里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在《左传·僖公十四年》中,这句话是用来形容晋惠公在虢射的建议下,决定不割让五城给秦国,认为即使卖粮食给秦国,秦国也不会满意,因为失去了信义。虢射用“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来比喻,如果晋国失去了土地,就像毛失去了皮一样,无法依附,最终晋惠公兵败,成为秦国的俘虏。
这句话后来成为了一个成语,多作分句或独立成句,也作定语,用来形容事物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