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中关于教育的名言如下:
《大学》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论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巧言令色,鲜矣仁!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礼记·学记》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记问之学,缺乏以为严重错误之一。
疑而后问,问而后知,知之真那么信。故疑者,进道之萌芽也。
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
这些名言涵盖了教育的多个方面,包括教育的目的、方法、态度以及师生关系等,体现了古代教育思想的深刻和智慧。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